野山姜

花语馆 人气:2.4K

野山姜是姜科类植,物株高35-70厘米,具横生、分枝的根茎;总状花序顶生,果球形或椭圆形,花期4-8月;果期7-12月。在中国的东南部、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日本有分布。生于林下荫湿处。喜温暖潮湿气候。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栽培。果实根茎可入药。

野山姜

形态特征

株高35-70厘米,具横生、分枝的根茎;叶片通常2-5片,叶片披针形,倒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,长25-40厘米,宽4-7厘米,两端渐尖,顶端具小尖头,两面,特别是叶背被短柔毛,近无柄至具长达2厘米的叶柄;叶舌2裂,长约2毫米,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15-30厘米,花序轴密生绒毛;总苞片披针形,长约9厘米,开花时脱落;小苞片极小,早落;花通常2朵聚生,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;小花梗长约2毫米。

分布范围

在中国的东南部、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及日本有分布。

栽培技术

1、选地整地

选择温暖湿润环境条件的地块进行种植,土壤以质地疏松,保水力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。于播前进行土壤耕翻,耙细整平,作畦,整地时,亩施入2000-2500千克的腐熟农家肥作基肥。

       2、种子处理

选择优质姜种,然后进行晒姜困姜。气温回暖后,选择晴天晒种1-2d;再把姜块放置在室内堆放3-4d,姜堆上盖上稻草,进行困姜,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。经过2-3次反复困姜晒姜,才可进行催芽播种。

3、适时播种

一般可于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,方法可用分株繁殖法,结合采挖,把老株分成数篼,每篼留地上茎3-4根,按行株距50cm×40cm开穴,每穴栽1篼,填土,淋水。

4、移栽定植

出苗后2个月左右、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,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,株行距50厘米×50厘米,栽后覆*压实,浇足定根水。

5、田间管理

移栽成活后,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。每月1-2次,9约进行追肥,翌年4约在施肥。山姜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,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、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。

       6、适时采收

山姜适宜采收的时间一般在霜冻来临之前,即9月初到10月中旬左右。采收时注意彻底清除地上的姜蔓,然后顺垄采挖。采收后也要及时除去泥土,就地修整,稍晾后除去根毛,入库保鲜,装箱待售。

野山姜 第2张

主要价值

药用价值:野山姜具有温中散寒、健胃消食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胃炎、胃溃疡、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。还可以活血化瘀、温通经络,可用于治疗风湿病、关节炎等疾病。此外,野山姜还可以降血脂、降血压、降血糖、防止动脉硬化,延缓衰老。

生长习性

野生姜是阴性植物,喜温暖湿润环境,稍耐寒,以疏松、肥沃、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土为宜。

功效作用

1、开胃消食:野山姜中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和姜黄烯,这些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后,能加快唾液、胃液等多种消化液的分泌,并能对肠胃产生温和刺激,可以加快肠胃蠕动,提高肠胃消化功能。平时人们食用野山姜后,能增加食欲,也能缓解消化不良。

2、降低血糖:野山姜中含有一定的黏质液和丰富的淀粉,以及天门冬氨酸和苷类物质,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,能促进血液循环,也能调节人体内分泌,使血糖保持正常稳定状态。

3、祛寒止痛:野山姜性质温热,食用后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,也能增强人体自身抗寒能力,并能促进血液循环,防止人体因寒毒入侵而出现疼痛。

营养成分

野生黄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,包括姜黄素、姜黄醇、姜辣素、挥发油等。

病虫防治

山姜主要有“三病”:立枯病、白绢病和铁叶病。防治措施是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化学防治:播种前用:“402”600倍或70%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浸术栽防“四病”的同时,立枯病在山姜齐苗后用20%敌克松600倍液或77%稳杀得800倍液喷洒预防;根腐病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前用“高综合剂”700倍液或75%百菌清600倍液浇根防治;白绢病在5月下旬发病前用20%甲基立枯磷800倍液浇根预防,以上两病在第一次施药后,每隔15—20天施药预防一次,连喷4—5次,防效可达95%以上。铁叶病在4月中旬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“高综合剂”700倍液后、加强田间检查,出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防治。山姜害虫主要有蚜虫、蛴螬、金龟子等。蚜虫在每百株山姜虫量达700头以上时,及时用40%乐果1000倍液喷杀。防治蛴螬,金龟子和根蚜等地下害虫,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2—2.5kg拌细泥施入种植穴底预防外、结合施秆肥和根茎肥时用50%辛硫磷、或50%甲胺磷1000倍液浇根防治,其它病虫害也要及时防治。